→
日本國是位于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西、北隔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為單一民族國家,實行君主立憲政體,被稱為“日出之國”。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認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強國,科學研發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時也是當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國與第四大進口國。日本屬于發達國家,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質量,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四萬美元穩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中文名稱: 日本國
英文名稱: Japan
簡稱: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東京
主要城市: 東京,大阪,京都,神戶等
國慶日: 2月11日(建國紀念日)
國歌: 《君之代》
國家代碼: JPN
官方語言: 日語
貨幣: 日圓(円)
時區: UTC+9(無夏時制)
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政體
國家領袖: 平成天皇明仁,內閣總理大臣野田佳彥
人口數量: 1.2805億人(2010年)
人口密度: 337人/平方公里(2009年)
主要民族: 和族
主要宗教: 神道教、佛教
國土面積: 377,835平方公里
水域率: 0.8%
GDP總計: 5.4742萬億美元(2010年)
人均GDP: 42820美元(2010年)
國際電話區號: +0081
國際域名縮寫: .jp
道路通行: 左側通行或靠左行駛
別稱: 東瀛、扶桑、倭國、大和等。
人類發展指數: 0.884(極高)
法律體系 :歐陸法系
自然地理
日本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
日本的總面積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填海造陸的面積多達1600平方公里。
地形、地勢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稱為:圣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305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二,僅次于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
氣候
日本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北海道與本州的高原地帶屬亞寒帶,本土地區屬溫帶,而沖繩等南方諸島則為亞熱帶。此外,日本所處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風及洋流交匯的影響,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經濟
戰后恢復
戰后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夠高速發展,是其固有基礎、特殊條件和機遇等多種主客觀原因、國內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國獨占和美國將大量加工制造業搬進日本之機,大力吸收美國的資金,學習、借鑒美國的先進工藝、科技和管理經驗,并加強仿制、模仿和創新工作,使日本成為世界上對外國技術、工藝消化、吸收力最強的國家之一。戰后日本僅用了 20多年時間,就先后趕上并超過法國、英國和聯邦德國(指國民生產總值,日本從1950-1975年共引進了25000多項技術,并用不到30年時間、花了僅60億美元左右,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00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
經濟總量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GDP方面,2009年,按照國際匯率計算的話,日本國內生產總值5.068萬億美元,居世界第2位(2009年中國GDP4.98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國和中國;[第四名:印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萬億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于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自二次大戰后,日本的制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制造業。日本三菱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通用的超級企業財閥,2007年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就達到了11家。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馬自達、本田和日產等制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農業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一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農業成果也就是單位土地產量世界第一,達到糧食自給率50%只用了56000km2(1400萬英畝)農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而不是美國的大規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護產業,訂定了超高490%關稅阻擋外國米1988年之前還限制進口配額7.2%總消耗量以下。新規則公布后關稅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麥、黃豆之類還是和外國購買,日本也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于1989年還曾創下1190萬噸漁獲,從1973年能源危機后,深海魚在日本不受歡迎。淺海魚占50%總量養殖魚則占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鰤魚。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占有率。
工業
日本工業集中于幾個工業區的方式發展,例如關東地方和東海地方,東京和福岡之間還有日本制造業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是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但是也有一些產業日本并不重視或是沒有發展條件例如衛星、火箭、大型飛機。因為這些需要大量礦產基礎也具有軍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許會采用和別國合作方式完成載人登月行動,因為這些行業的配套行業例如電腦補助生產(CAD/CAM),軟件數據庫,日本都已經具備。總體而言“日本制造”的高品質深植人心,但是這些消費性科技品也有大量外移的現象,因為日本生產成本太高無法競爭,而日本亦不打算發展高價的大型航太業,制造業前景令人擔憂也是大量失業的成因。
交通
日本的公路交通十分發達,每日川流不息的汽車在公路上運行,高速公路多達100多條,日本公路建設已經成熟,但在特大城市仍有車輛堵塞現象,日本交通部正在為改善這種情況而努力。
日本的水路交通也十分發達,港口接近20個,航線多達幾百條。
日本的空中交通堪稱完美,首都的羽田機場和成田機場是日本的空中大動脈,在2008年世界機場服務質量的排名中,東京羽田機場位列第一,函館、福岡、大阪、關西、北九州、那霸的機場都是日本的空中交通樞紐。日本航空、全日空、北海道國際航空、天馬航空 (SKY)(日本泛海航空 JTA 為日本航空旗下子公司)日本四大航空公司是日本空中交通的重要標志。
軌道交通
日本的陸路交通大部分依賴地鐵、輕軌、鐵路等軌道交通,新干線是日本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系統,以“子彈列車”聞名,是軌道交通的現代化標志。
動漫產業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動漫強國,其動畫發展的模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已成為日本的經濟支柱,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年產值230萬億日元。
日本動漫產業模式完整 動漫成日本第三大產業
目前,世界60%的動漫作品來自日本,動漫產業占日本GDP的比重超過10%,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同時,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產業創作輸出國。
礦業
因為日本屬于火山活動多發地域,所以埋藏的礦物資源種類豐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礦業比較發達。但到了戰后,對礦業危害的環境對策,以及從業人員的安全對策造成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導致了行業衰退。目前,仍在出產的有:成本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純度高,有國際競爭力的金、銀、石油、天然氣等。
服務業
日本服務業產值極為重要占了全國3/4的經濟產值。銀行、保險、房產仲介、零售(百貨)、客運、通訊都算是服務業。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產、新東京海上產物、JR鐵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該領域的龍頭地位。將來日本郵政改革后將在2014成為全國最大保險公司。日本有326家企業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占16.3%(2006).在可見的未來服務業將是日本最大規模產業也是工作機會提供者。
外貿
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發展方針。“入關”后,日本開始取得和其他締約方同樣的平等地位。按照關貿總協定最惠國待遇的基本原則,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自由貿易,為日本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創造了有利的國際市場條件。此后,日本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亞洲國家和歐盟國家。日本財政年度從當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制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美國、東盟、韓國、臺灣、香港、德國等。